欢迎访问药材信息展示平台!
sitmap   |    RSS   |    网站地图
药材信息展示平台

鸭跖草的高效传粉秘技

  本文转自:鹰潭日报

  鸭跖草是鸭跖草科鸭跖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跖”意为脚掌,但这种植物与“鸭掌”并无实际关联。鸭跖草花似碧蝉,轻盈飘逸,因此它还有个雅称——碧蝉花。宋代诗人杨巽斋在《碧蝉儿花》中便以“扬葩簌簌傍疏篱,薄翅舒青势欲飞”生动描绘了它的风姿。

  鸭跖草花期较长,从盛夏到清秋都能开花,不过开花时间很短,清晨顶着朝露盛开,不到中午便逐渐皱缩萎蔫,只留下绿色的佛焰苞状总苞片。鸭跖草的花蓝得清澈深透,我国自古就有提炼其花汁作为颜料和染料的传统,在两片靛蓝色的花瓣下方,其实还“藏”着一枚半透明的小花瓣,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

  鸭跖草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异型雄蕊”。鸭跖草一共有六枚雄蕊,三短一中两长,呈递进式分布。上方花丝最短的三枚雄蕊,花药饱满可爱,呈十字状,但它们的花粉却是不可育的,仅起到招蜂引蝶的作用,被称为“退化雄蕊群”。肩负起繁育使命的是下方三枚雄蕊,其中较长的两枚花丝长而下弯,与雌蕊几乎等长,被称为“侧生雄蕊群”,而另一枚中等长度的雄蕊在形态上也稍有不同,被称为“中生雄蕊”。“来访者”在沉醉于上方金黄饱满的雄蕊时,它们的腹部、翅膀就会不经意间沾满来自下方雄蕊的可育花粉,当它们飞到另一朵花上继续进餐时,身上的花粉与雌蕊柱头接触,便完成了一次异花传粉。

  鸭跖草,这种在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内随处生长的小野花,凭借着独特的异型雄蕊和传粉机制,显著地提高了自己的繁殖效率。正是这些生命的巧思与智慧,共同编织出一个生机盎然、绚烂多姿的自然世界。

上一篇:水碧天蓝鸭跖草

下一篇:飞舞的鸭跖草

资讯

  • 药材资讯
  • 中药养生
首页 |苗药专区 |常见药材 |中药百科 |中药材种植 |药材基地 |新闻资讯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