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资阳药材信息展示平台!
sitmap   |    RSS   |    网站地图
药材信息展示平台

朝阳乡冷家村污水处理站变身生态小公园

  本文转自:桂林晚报

  凉亭花草赏心悦目 河水清澈鱼儿畅游

  朝阳乡冷家村污水处理站变身生态小公园

  建设前的冷家村村口。(七星区朝阳乡政府供图)

  污水处理站的地面建有护栏和凉亭,成为村民日常休闲、议事的新去处。 记者阳聃甫 摄

漓江流域水系发达,除了绵延百里的干流,宁远河、南溪河、朝阳河等众多支流共同构成了漓江庞大的水系网络,漓江治理的有效推进,也离不开对支流的系统整治。

近日,位于朝阳河畔的冷家村结合漓江支流“消劣返清”综合治理,通过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将污水治理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既让村民生活污水变清流,避免污水直排漓江支流,又让昔日排污口变身生态景观带,成为村民、游客日常休闲的乡村新风景,为守护漓江碧水、打造旅游城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变化

近日,七星区朝阳乡冷家村村口的一处生态绿地成为村民日常休闲纳凉的新去处。如果没有村民介绍,很难想象这个整洁美丽的乡村小公园是能日处理约20吨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站。

“生活污水治理是在为子孙造福,让村里的环境变得更好。”朝阳乡冷家村村民冷大叔说,冷家村位于朝阳河畔,过去大家环保意识不强,这里曾饱受污水直排困扰。村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和养殖家禽家畜产生的脏污几乎都是直接就近排入河道,尤其在下雨天气,雨水还会把脏污带到村子的道路上,异味持续好几天才会消散,“所以我们大家都很支持这个污水治理的改造,现在河道干净了,村子整洁了,大家都能幸福生活。”

记者在冷家村看到,村子的河道口新建成了一处约30平方米的绿地小公园,里面有一座宽敞干净的凉亭,旁边还种植有许多花草绿植,河道周围还用护栏圈出了一个观景平台。站在平台往外看,河道里的河水清澈没有异味,还有人搬来了小板凳在此钓鱼。一旁的凉亭里,几位村民正聚在一起聊天,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玩耍。

广西博亚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这个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单位。公司设计总监况钧耀告诉记者,冷家村污水处理站的主体设施位于地下,设计处理污水规模约为20吨/日,能够满足冷家村全村生活污水处理需求。站点主要通过收集污水和微生物降解两个步骤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能够达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更高的一级标准。

随着冷家村污水处理站正式完工投入使用,村庄环境有了明显的提升,村子周边的河道里能看见不少小鱼小虾,河岸上村民们种植的作物也生机勃勃。不仅污水处理站地表的休闲凉亭、景观绿植巧妙融入了乡村整体景观,站点还充分考虑了村民的需求,将部分区域划设为停车位,让污水处理站成为了村民闲暇时间聚会聊天、下棋的好去处。

■背景

“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不是简单的工程,而是要融入百姓生活。”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将生活污水治理与满足村民需求相结合,是朝阳乡近年来开展的惠民工程重点工作之一,冷家村的小公园就是一个实例,是他们在充分调研后,为村民量身设计的建设方案。

据介绍,冷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实践是桂林漓江支流“消劣返清”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桂林治水理念的转变。受历史条件限制,过去桂林的污水管网建设多采用大管网、大泵站模式,不仅成本高昂,也难以覆盖偏远村落。冷家村这样以村落为单位“分散式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方式,有效避免了污水直排支流,既守护了漓江生态,又通过“生活化改造”切实改善了民生。

况钧耀告诉记者,除了冷家村的小公园,他们在朝阳乡新建村委的毛家村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完成了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新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站不仅能每日处理约30吨生活污水,还结合村民日常需求进行了定制改造,将地面区域建成了属于村民的“微菜园”,“处理后的水质同样也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更高标准,既可以直接流入朝阳河,地面区域也设置了引水灌溉管,让村民直接用于菜地浇灌。”

截至目前,桂林市已建成七星区冷家村、毛家村,叠彩区唐家村等多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新建改造的8座污水提升泵站已全部投入使用;朝阳河、灵剑溪、瓦窑河和南溪河4条支流清淤疏浚工程完成率达。

下转03版

资讯

  • 药材资讯
  • 中药养生
首页 |苗药专区 |常见药材 |中药百科 |中药材种植 |药材基地 |新闻资讯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