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伯温,明朝中期的官员,出生于江西吉水,正德三年中进士。最初担任绍兴府推官,之后调任为御史,开始了巡按福建、河南等地的工作。
在嘉靖皇帝即位后,宦官张锐与张忠等被判死刑,他们的同党萧敬与韦灵却暗中想方设法拖延执行。毛伯温上书皇帝,建议连萧敬和韦灵一起处决,从而让这些宦官的同党噤声不再敢作声。
不久后,毛伯温升任大理寺丞,之后又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负责巡抚宁夏。此后,因在大理寺期间犯下误判重罪,毛伯温被罢官归乡。不过,凭借他人的推荐,毛伯温重新恢复了旧职,巡抚山西后又改为巡抚顺天,但他始终未能上任。
朝廷随后让他转任都察院工作,提升为左副都御史。在这一职位上,毛伯温遭遇了赵王府某族人的攻击,导致他被解除职务,进入了听候考察的状态,最终被正式开除。
在嘉靖十五年冬季,皇子诞生,毛伯温被指派向外国发布诏书。此时,礼部尚书夏言提议,由于安南多年来未曾朝贡,建议不再派遣使节,甚至要求讨伐安南。嘉靖皇帝便任命毛伯温为右都御史,和咸宁侯仇鸾一起整兵待命。尽管毛伯温因父亲去世向皇帝辞职,嘉靖皇帝并未同意。
翌年五月,毛伯温返回京城并递交了六条方略。恰逢安南国王孙黎宁派遣使臣郑惟僚等人来告状,称莫登庸弑君篡位,请求中国出兵帮助复仇。嘉靖皇帝对此表示怀疑,命令毛伯温暂缓出兵,并要求两广和云南的守臣细致调查情况。
然而,毛伯温因丧期未满,宣称自己生病未能出事。等丧事处理完毕后,他才重新履职。在这年冬季,毛伯温终于得以升任工部尚书。
嘉靖十七年春,黔国公沐朝辅献上莫登庸的降表,请求宽恕其罪并允许安南来朝贡。云南巡抚汪文盛上奏称,莫登庸得知中国准备发兵,便派人偷听朝廷动向。嘉靖皇帝在多次商议后,最终决定委任毛伯温为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并限期上任。
朝廷并未打算立即征讨安南,只是希望以此威慑安南。然而,兵部尚书张瓒缺乏主见,完全顺从皇帝意愿。大臣们多有异议,但没有敢直言反对。几个月后,两广总督张经提出需要三十万士兵和一百六十万石粮饷,钦州知州林希元也极力主张出兵。尽管如此,讨论后得出的决议仍没有令人满意的方案,嘉靖皇帝因此不悦,责怪张瓒,命令停止征兵。
毛伯温再度协助办理都察院事务。第二年二月,嘉靖皇帝命毛伯温负责宣府、大同、山西等地军务,并加封为太子宾客。毛伯温接手后,不久便修复了之前因兵变而被荒废的五座边防城堡,并设立了常驻兵力。
此时,莫登庸因害怕中国出兵屡次上书请求投降。嘉靖皇帝派侍郎黄绾去安南与莫登庸谈判。然而,黄绾过于提出苛刻要求,最终被罢免。皇帝决定再次出兵,并命毛伯温与仇鸾一起南征。毛伯温指挥的两广、福建、湖广等地的军队,很快便部署了三路进攻。
毛伯温最终以不战而胜的方式平定了安南。在安南降服后,毛伯温被嘉靖皇帝加封为太子太保。
嘉靖二十一年正月,毛伯温回到朝廷,继续办理都察院事宜。此时,京师多次传来边关警报,毛伯温建议修建外城。嘉靖皇帝批准了他的建议,但由于物力不足,外城修建工作一度暂停。
同年十月,兵部尚书张瓒去世,毛伯温接任并代理兵部事务。张瓒在职期间,未能有效加强军事设施,造成许多问题。毛伯温接任后,立即召集大臣们讨论,提出二十四条防边建议,有效改善了朝廷中的许多弊端。然而,宫中的太监们对此颇为不满。
嘉靖二十三年秋,顺天巡抚朱方因防秋结束而请撤回临时派驻的客兵。不久后,北方的寇兵开始逼近京师。嘉靖皇帝震怒,逮捕了总督翟鹏并将其充军,杀死了朱方。御史舒汀揭发,毛伯温和职方郎韩最亦曾主张撤回客兵,最终嘉靖皇帝决定削去毛伯温的官职,并将韩最发配至边疆。
毛伯温最终返回家乡,不久因病去世。直到隆庆皇帝即位后,毛伯温才得以恢复官职,且皇帝赐予了他优待。
我要咨询(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