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药材信息展示平台!
sitmap   |    RSS   |    网站地图
药材信息展示平台

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揭示了乳腺结节的本质!

中医对乳腺结节有很多的说法,例如“乳癖”、“乳痞”、“乳核”等称谓。特别是“乳癖”的说法,在《中藏经》

中有了详细的病名记载,时至明清时期,中医学对“乳癖”的记载逐渐详细,例如明代科学家陈实功描述乳腺结节的症状:“乳癖奶乳中结核,形如完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

证明早在明代,中医就已经发现乳腺增生与七情的变化密切相关。

清代的邹岳进一步在《外科真谛》

中指出了乳腺增生的病情发展:“乳癖,...年少气盛,患一、二载者可消散,若老年气衰,患经数载者不治,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癌之变。”由此可见,他对乳腺增生的发病年龄以及后期发展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认知。

清代的沈金鳌在编撰的《杂病源流犀烛》

中说明了乳腺增生的病因,与肝、胃以及经络有关。其指出:“乳房属胃,乳头属肝,人不知调养,忿怒所逆,郁闷所过,厚味所奉,以致厥阴阴血不行,遂令窍闭而不通,...是以结核而成乳症,此固女子常患之。”

无独有偶,胡公弼在《疡医大全》

中对乳痞作出了同样的论述:“忿怒所酿,忧郁所积,厚味酿成,以致厥阴之气不行,阳明之血腾沸,乳窍不通,结成坚核。”

二人同时说明了乳腺增生的来源与愤怒、郁闷等七情的负面情绪密切相关,以及喜食肥甘厚味,都会造成足厥阴肝经的血液不通,乳房形成结核,是女子的常见病。

乳腺增生除了与肝、胃有关,清代名医余听鸿还提出:“乳癖是肝脾二经,气凝血滞,结为痈毒,皮色不变,漫肿无头,宜和肝脾为主。”

发现了吗?不管是明代还是清代,诸多名医对乳腺增生的认知都趋向一致。究其本质,乳腺增生的病机不过是郁怒伤肝、思虑伤脾,再加上冲任失调,造成的气滞血瘀,痰凝乳络后结成了核状物质,这些有形之邪聚集在哪,哪就形成了增生和结节。不止是乳腺增生、乳腺结节,还包括甲状腺结节。

这些结节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

因此,自古以来,中医在治疗增生或结节的时候,都会采用疏肝解郁、活血通络、益补肾阳的方式。为什么还要补肾阳呢?因为女子属阴,体质先天就较为寒凉,气血和痰湿只有在体质寒凉的情况下,才会凝结成核,或者可以理解成,被冻结成核。就像天冷了结冰一样,如果体质是热的,阳气充沛,这些结节可能就不会出现,因为气机的推动能力足够强,把它们给驱散了。

所以,疏肝解郁是因,活血通络是标,益补肾阳是本。例如岩鹿乳康片

,就可用于调理肝郁气滞血瘀,肾阳虚衰所造成的乳腺增生,包括由血瘀、胞宫寒凉所形成的一系列妇科疾病。

岩鹿乳康片的成分是岩陀鹿衔草鹿角霜

其中,岩陀、鹿衔草都具有活血调经、祛风除湿的作用,鹿衔草同时还能清精补髓,清精补髓补的是骨头,目的是增强体质,提升人体的抵抗力,防止机体被外邪侵入而生病。这两味中药合用后,可以活血调经,让经络运行顺畅,恢复血液的正常运行,消散瘀滞。简单来说,乳腺增生的本质就是乳络堵住了,它的作用就是让乳络恢复畅通。

而鹿角霜与鹿衔草搭配,是用来温阳补肾,调理冲任的。冲任二脉位于胞宫与乳房中间,冲任作为气血之海,上行则为乳,下行则为经,冲任调理好了,胞宫的寒气也会消散,堵塞的经络会像春天化冰一样,重新恢复流动,由肾阳不足所造成的宫寒、气滞血瘀,皆会减轻许多。

三味药合用,具有温肾益阳、活血调经、软坚散结的作用。对肾阳不足、气滞血瘀所造成的乳腺增生,有很好地调理效果。

资讯

  • 药材资讯
  • 中药养生
首页 |苗药专区 |常见药材 |中药百科 |中药材种植 |药材基地 |新闻资讯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