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删除演员那尔那茜名字的事件,核心事实及影响如下:
一、事件背景与官方定性
高考造假实锤
内蒙古教育厅于2025年6月21日发布通报,确认那尔那茜在2008年高考报名中存在材料造假行为:
以“呼和浩特第八中学应届生”身份在内蒙古参加高考,但实际未在该校就读且无学籍,违反《招生规定》。
其文化课449分(文科)、专业课87分虽达录取标准,但报名资格无效。
定向委培违约争议
那尔那茜通过内蒙古定向委培政策降分考入上海戏剧学院,享受学费减免、毕业包分配等福利,但毕业后未履约返回内蒙古工作,违约赴挪威留学,回国后进入娱乐圈。
二、《长安的荔枝》处理措施
央视率先除名
2025年6月22日晚(通报发布次日),央视八套在播出剧集时删除片尾演员表中那尔那茜的名字。
原因:响应官方通报,切割与违规艺人的关联,表明对教育公平的立场。
其他平台差异
腾讯视频等网络平台暂未同步删除其姓名,仍保留原演员表。
央视仅删除署名,未删减剧中戏份或采用AI换脸技术(其饰演的胡商会长“阿弥塔”戏份贯穿全剧)。
剧集播出安排
剧集于通报前一日(6月21日)收官,避免停播风险,但收视率暴跌(CVB跌破1%)。
江苏卫视原定二轮播出,已删除宣传微博,是否继续待定。
三、波及影响与行业连锁反应
影视项目重创
电影《镖人》:投资5.5亿,那尔那茜饰演女主角“阿育娅”(戏份贯穿全片),已从猫眼、淘票票等平台主演名单除名,面临重拍或AI换脸,成本高昂。
《封神3》《异人之下2》:戏份或将调整,制作方受连带损失。
商业合作终止
阿玛尼、阿迪达斯等品牌撤下线下宣传物料,线上删除合作动态。
央视、人民日报等官媒删除其相关内容,业内视为“高风险艺人。
教育公平与行业反思
公众质疑定向委培政策漏洞、户籍学籍审核形同虚设,呼吁彻查特权操作链条。
影视行业被批忽视演员背景审核,需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四、争议焦点与未解疑问
通报遗留问题
未公布高考造假操作者及追责细节,其母(首届委培班学员)被质疑“特权世袭。
定向委培违约仅以“经研究同意”模糊处理,未说明是否追回补贴。
舆论两极分化
支持删除:认为破坏教育公平必须严惩,央视行动捍卫社会底线。
质疑过度:部分观众认为仅删名不删戏属“掩耳盗铃”,应保留剧组劳动成果。
五、后续走向
艺人发展:那尔那茜已被行业抵制,待播作品面临重创,或退出娱乐圈。
政策调整:内蒙古教育厅称将“完善制度”,定向委培项目已于2021年终止招生。
此事警示:教育资源分配与政策执行中的漏洞若被特权滥用,不仅践踏公平底线,更将反噬个人前途。公众期待刚性追责与制度重构并举,方能修复信任。
我要咨询(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